一次考取软考高级架构师的记录
2024-12-22
近期工作不会很忙,有一些个人时间可以自由安排,想着可以安排这段时间去考个证。做了一番调研,计算机行业含金量高的证书不多,互联网企业招聘时对个人计算机相关证书并不做特殊要求,但一些国企、事业单位的一些高级职位可能会要求计算机软考高级证书,一些做政府项目的公司也需要软考高级证书来提升公司的资质认证,因为投标项目时需要看公司技术团队综合水平。总体来说,软考高级证书在互联网行业认可度基本为零,但在国企、事业单位或对公企业上,软考高级证书有比较高的认可度。
为什么考?
软考是以考代评,获得软考高级证书表示获得高级技术专业资格(注意是资格),但不等同于就是副高职称,职称是要单位聘用的,聘用的条件是你具备高级专业资格(也就是高级证书)。所以获得软考高级证书只是聘用副高的其中一个条件,具体是否聘用要看单位是否有副高位置空缺,所以聘上副高需要熬时间。
另外,不同地区的人社局对软考证书对应的职称规定各有不同,比如以下是广东省人社厅对软考证书对应职称的规定:
政策文件来源:https://hrss.gd.gov.cn/zwgk/gsgg/content/post_4520935.html
文件提到,获取软考高级证书且满足一定的学历资历条件后,才能对应上高级职称,并非获得软考高级证书后就直接对应高级职称。但这里还是得再次强调,这个对应关系只是人社局给出的指导性文件,单位是否聘用这要看单位的具体情况了,如果单位说不认可这个规定(很多单位自己定了一套副高评审规则)或者没有高级职称空缺,那么一样也没法聘上副高。
据我所知,软考高级证书有这些用途:
- 向单位申请副高职称
- 申请杭州e类人才
- 申请入政府专家库,做采购评标专家,有补贴,一次400~1000
- 提升公司评标的资格,招标方会要求投标公司中的技术团队的高学历、高职称的人数等要达到一定数量
对于我而言,主要想向单位申请副高职称,即使单位没有位置,后面在其他国企、事业单位或者有对公业务的公司也可以用得上;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加入政府的评审专家团,参与一些政府采购项目的评标工作。
选哪门科目?
软考高级科目有5个:
-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
- 系统分析师
- 系统架构设计师
- 网络规划设计师
-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
具体分类如下:
因为我长期负责后台架构开发,所以定科目时首选了系统分析师和系统架构设计师。其实这两个科目区别不大,系统分析师考察的知识点比较杂,偏综合,从系统开发设计到项目管理都有涉及;系统架构设计师就更偏后台技术,软件架构的考察更多,如果对自己的定位是技术架构师的话,这个科目更为合适。另外一个重点是系统架构设计师是1年2考,这样的考试频率更容易上岸。所以综合分析后,我选定了系统架构设计师作为备考科目。
如何备考?
报名费为230元,系统架构设计师需要考三科:上午的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连考,下午考论文,都是机试。考试通过的规则是三科都需要达到45分或以上。
基础知识都是单选题,共75题,1题1分,对于科班出身的人来说,这科容易过。
案例分析是问答题,由一道必选题和4选2的题目组成,一共需要作答3道题,包括填空题和问答题两个类型。案例分析比较吃运气,如果出的题目是你的技术栈里的案例,那么你在这科目上很容易就通过,比如近两次考试的案例分析分别出了Redis和ElasticSearch的实践案例,如果你对这两项技术都比较熟悉的话,那么本次案例分析通过的概率就很大了。
论文会给5个题目,选一个题目进行作答就可以,论文字数要求2300字左右。论文其实就是八股文,都有论文结构和话术来套用,但是要写好且得到评卷人的认可,那就很看运气了。我第一次论文就没有过,选题是DevOps,也是自己挺熟悉的主题了,但是最后分数没有超过40分。第二次论文感觉写得一般,写的是异构数据处理架构,但最后过了,也是挺幸运的,这个论文看运气吧,可遇不可求。
系统架构设计师的知识点很杂,按分类可以分为以下模块:
- 计算机硬件
- 操作系统
- 数据库
- 嵌入式
- 数学和算法
- 计算机网络
- 软件工程
- 面向对象技术
- 系统架构设计
其中软件工程、面向对象设计、系统架构设计可以归为软件架构设计这一大模块,这也是系统架构设计师科目中分值最大的一个模块,而且这里考察的知识很容易超纲,所以这里的分很难把握。其余模块的内容就可以归类为计算机通用知识,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对这里的知识都比较熟悉,基本都是本科必修课的内容,这里的分值必须尽可能的拿到。
软件工程、面向对象设计、系统架构设计很难复习,因为这里概念很多,而且知识点太理论了,甚至有些理论在互联网行业看来就是落后的理论,所以互联网从业者在学习这块时,总觉得很难受,因为只是在死背理论而已。
备考用书上没有选到合适的书,调研了一圈,也买了一些书,但是这些书都写得比较烂,所以备考用书实际上并没用。官方用书不适合备考,知识点太多且没有重点,另外不少知识点已经不可能再考了,所以不建议直接看官方大纲书,我甚至没有买这本书,事实证明也不需要买。刷题APP我也了解了一圈,都不太建议,因为题库有点旧。
我的备考全通过视频来进行,我在咸鱼上买了最新一期的希赛的课程,大概5块钱吧,没必要报班,没必要买书(主要是书的质量都不好)。
第一轮先分模块细看,熟悉每个模块的知识点,至少保证没有哪个基础知识点是不理解的。
第二轮按模块刷题,刷真题,看解题策略,掌握解题技巧。
第三轮直接看案例分析和论文了,论文看几篇范例即可,掌握论文的基本架构,第一段写什么,第二段写什么,最后一段写什么。然后把自己项目的案例,或者从看过的技术文章里往论文里套,形成自己的论文结构。全程我也没有真实练习过一篇论文,都是在脑海里定好框架就可以了,到考试现场以考代练。
大概提前2个月开始复习,时间上还算充裕,每天2小时复习时间,按照以上复习节奏基本可以完成。
第一次失败
复习两个月后,5月份第一次考试,但是失败了,基础知识客观题基本达标,但是案例和论文一塌糊涂,跟预期差不多,第一次考试主要是为了差缺不扣和熟悉题型,所以后续计划就是案例继续加强,论文多总结一下,多背几套范文。下半年的软考再战。
第二次成功
第二次备考开始于10月9号,大概提前1个月开始准备。这次没有再看视频了,而是直接看自己准备的资料,直接上手真题,论文和案例多花了些时间来研究往年真题。第二次考试基础客观题没啥问题了,案例和论文压着线过,尤其是论文,幸运成分偏多,因为我自己觉得写得有点乱了。
这里还想吐槽一下软考的出题水平,这样的水平多少有点低了,出题人竟然使用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配图作为案例分析题目,其中的配图有多处不合理的地方,很显然该作者没有实际作为架构师设计过互联网后台服务。
配图如下,题目是抠了几个图的格子让填空,比如抠了服务提供者的【webpack】让填空。怪不得软考证书在互联网行业认可度这么低,因为考试内容的质量实在太离谱了,如果我看到这个架构图,一定会给出“逻辑不合理”的评价,比如服务提供者的三个模块毫无关联,webpack根本不算是服务提供者。此外,API接口调用那一层,RESTFUL和HTTP有包含关系,所以不应该是平行的两个模块,更应该是HTTP和RPC。
后续安排
出成绩后1周就拿证了,紧接着我开始申请政府专家库,择机再向单位申请副高职称。至此,考取软考高级证书任务完成,进入下个阶段。